首页

在线视频 最新国产 女神

时间:2025-05-24 01:13:58 作者: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浏览量:57208

  中新社银川2月29日电 题:宁夏八宝茶:最是“甜蜜”惹人爱

  中新社记者 杨迪

  春寒料峭,一盏热茶最暖人心。在宁夏,聚三两好友,品八宝茶之甘甜,人生美事莫过于此。

  八宝茶是宁夏餐饮的“常客”,这一风靡当地的茶饮,其雏形源于盛唐时期的丝绸之路。彼时,丝绸之路上往来的商队将茶叶混合当地特产,熬煮饮用,相互分享、交易,以此缓解路途中的疲惫,结交新的朋友,西北地区的茶饮文化亦由此而来。

因使用器皿为盖碗,八宝茶又被称作“盖碗茶”。 中新社记者 杨迪 摄

  此茶饮历经千年传承演变,形成如今的八宝茶。八宝茶之名源于其有八样配料,通常为茶叶、红枣、桂圆、枸杞、沙枣、核桃仁、芝麻、冰糖。其制作工艺亦不复杂,取红枣、芝麻、核桃仁入锅烘焙,炒至微糊,后取清茶一同焙烤,待茶香释出,加水煮至沸腾,配以枸杞、桂圆、冰糖、干果等辅料,便得一盏香气四溢的八宝茶。

  八宝茶的使用器皿为盖碗,又名“三才碗”,上有盖,下有托,花碗在中,口大底小。甏烹八宝茶非遗传承人马金花介绍,“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饮用八宝茶时,左手拿托,右手用茶盖刮开茶叶,让辅料与茶水充分融合,释放香气与甜味,故称“一刮香,二刮甜,三刮四刮茶水变清汤”。

  “甜蜜”是八宝茶的“主旋律”。在马金花的记忆中,家里待客常用八宝茶,小时候趁父亲“不备”,她也会趁机喝上一盏。冰糖融化在茶水中的甜味、辅料散发出的果香味,至今都难以忘怀,“那时的小孩能喝上一碗八宝茶,真是人生美事。”

  饮八宝茶之风,在老一辈人中尤甚,可谓“一日三盅,雷打不动”。宁夏灵武市民强哲回忆,已故的姥爷钟爱八宝茶,其性洒脱,总用搪瓷茶缸泡茶,除八宝茶常用辅料外,还加入苹果干,“姥爷泡的茶喝起来酸酸甜甜,味道很特别。”

  对喜食牛羊肉的西北人而言,八宝茶更是去膻解腻的绝佳“伴侣”,宁夏银川“老饕”曾先生笑言,自己凡吃羊肉,八宝茶必不可少。而在生活节奏舒缓的宁夏吴忠市,八宝茶最为风靡。在当地,情感联络、生意往来常常始于餐桌,一碗拉面、一份点心、一盏茶,便是轻松惬意的一上午,颇具西北特色的“早茶文化”也由此形成。2021年,吴忠市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早茶文化地标城市”。

  除去日常饮用,寓意“甜蜜幸福”的八宝茶亦是西北地区喜庆佳节、迎宾待客的必备饮品。

宁夏石嘴山市的一场婚礼上,新人向长辈敬献八宝茶。(受访者 供图)

  宁夏婚宴的“敬茶改口”环节,使用的通常就是八宝茶。新婚燕尔的周女士告诉记者,婚礼上,新婚夫妻需向对方父母敬献茶水,唤一声“爸”“妈”,长辈则开心啜饮,朗声应答,这寓意两家合为一家,小夫妻生活甜蜜美满。

  家有客来,八宝茶是“标配”。在最为讲究的家庭,八宝茶需当客人面抓制、冲泡,以示此为“新茶”;茶碗需双手奉送,表示对客人的尊重;若茶碗略空,主人会立即添水。西北人的热情好客,可见一斑。

  如今,八宝茶的“八”已成虚指,人们根据各自的口味需求,加入不同的基茶、辅料,最多时可达二十余种。宁夏八宝茶行业协会会长丁涛介绍,八宝茶也逐渐开拓出国际市场,在有相似饮茶习惯的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区,颇受当地民众喜爱,“虽然八宝茶的配料、形式有所改变,但不变的是人们对甜美生活的渴望。”(完)

【编辑:岳川】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外精选演出剧目将亮相南宁剧场50周年演出季

天桥岭森林公安分局接到该事件情况后,依托“警地融合”和“警民融合”机制,立即安排森侦大队和附近的张家店派出所联合天桥岭林业有限公司及林场开展后续处置工作,迅速组织警力赴事发地附近村屯,提醒人们提高警惕。

奏响绿色转型政策“协奏曲”

稻谷是第一口粮品种,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30%。当前正值秋粮上市季,各界普遍关注中晚稻市场变化。近日,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邀请稻谷生产、加工、贸易等各环节主体和研究机构人员召开新季中晚稻产销形势分析会,研判新季中晚稻价格走势。

开在英国的扎染坊:万里距离由“疙瘩布”系起

英国卡迪夫大学研究员阿迈勒·萨阿德也表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称萨菲丁是“最有可能的继任者”。萨阿德认为,纳斯鲁拉的继任者应为舒拉委员会的成员,同时还得是重要的宗教人物,萨菲丁完全满足这些条件。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南城:银杏小院惹人醉 点燃山村新活力

加就业、劳动力发展和官方语言部长布瓦松诺同日宣布,加拿大政府正对临时外籍工人项目进行调整,以进一步收紧该项目对外籍工人的引入。一些具体措施包括,新的劳动力市场影响评估有效期由12个月缩短至6个月;除建筑和医卫行业外,要求雇主降低低薪临时外籍工人在劳动力总数中的占比;雇主须确保临时外籍工人工资增长或持平。

安徽“真金白银”支持光储产业发展

警方经调查发现,自2022年8月至今,李先生已向王女士母子累计转账989万余元人民币。起初,王女士以儿子“生病”“出车祸”等理由多次找李先生借钱周转,李先生对王女士的求助深信不疑。至2023年8月,短短一年间已借出200余万元。之后,王女士又称儿子涉及经济官司,以“支付律师费”“法官联系称涉及其他案件”等名义再次借钱,李先生又向其转账几百万。直至今年7月,李先生银行卡余额不足才怀疑自己可能被骗。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